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5%,中国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昱汝 徐芸茜 北京报道
近日,工业国由国迈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增加值年制造造强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均增我国工业经济实现了规模总量的长中跨越式增长和发展质量的显著提升,由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向制
随着我国经济浪潮的翻涌,制造业正稳步实现从“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这一进程不仅彰显了我国工业经济的蓬勃生机,更预示着全球制造业格局的深刻变革。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首次超过美国,稳居世界首位,2022年占全世界比重为30.2%,成为全球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产城协同研究院执行院长孙飞教授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的显著增长对全球经济具有多方面重要影响。从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再到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以及增强国内市场供给能力、促进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提升就业和社会福利水平,最后增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这些影响共同塑造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工业经济中的核心地位。中国制造业将继续发挥其全球引领作用,推动全球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我国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9.9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5%。近年来,我国工业经济已稳健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面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我国工业经济依然保持稳健增长,实现了增速换挡与质量提升的双重目标。
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效显著提升。我国工业经济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面临厂房残破、设备落后的基础条件,原材料供给严重不足,日用生活消费品仅有纱、布、火柴、肥皂、面粉等为数不多的品种产出;75年来工业发展开疆拓土,如今我国能够生产的产品覆盖原材料、消费品、中高端装备等各个领域,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我国工业经济显著提升,主要是因为国家政策扶持,为制造业发展保驾护航;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吸引外资技术引入;科技创新引领,尤其在信息技术、新能源领域取得突破。
“我国工业经济显著提升的原因还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高附加值、高技术产业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国内外市场拓展,为工业经济提供广阔空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国际合作纵深发展,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工业经济全球化。这些措施共同促进了我国工业经济的显著增长。”孙飞对本报记者补充道。
主要产品产量领跑全球
历经75载风雨兼程,我国工业发展日新月异,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飞跃。
如今,我国工业体系完备,产品种类繁多,覆盖原材料、消费品、中高端装备等多个领域。在全球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彰显了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与辉煌成就。
记者注意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产品产量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原材料产品为例,2023年原煤产量达到47.1亿吨,是1949年的146倍;粗钢产量更是激增6449倍至10.2亿吨。水泥、平板玻璃、化肥等关键原材料产量也分别实现了3064倍、897倍和9522倍的惊人增长。
消费品市场同样繁荣,从曾经的供应短缺到如今琳琅满目。据轻工业联合会数据,我国已有100多种消费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纱、布等纺织产品产量分别增至2234万吨和294.9亿米,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7.3倍和14.6倍。
装备制造业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水下机器人、无人机等前沿技术,以及磁共振、超声影像等高端医学影像装备,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3年,中国汽车产量达3011万辆,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手机、微型计算机、彩色电视机、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也均领跑全球。
这一系列数字,不仅是中国工业发展历程的生动注脚,更是中国制造业实力不断增强的有力证明。
在余丰慧看来,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中国能够为世界各国提供丰富且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制造业不断向高端化转型,将带动全球产业链重构,推动其他国家和地区参与到更高级别的产业合作中来。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央企担当制造业创新与转型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国制造乘“数”而上,向“新”而行,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步履铿锵,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党的十八大以来,产业布局不断优化,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稳步增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作为国之重器的中央企业,在制造业创新与转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和担当。
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指引下,哈电集团已建成2个数字化车间、2条数字化生产线和5个数字化生产单元,生产效率效能提升愈发明显;东方电气已建成20个数字化车间,其中定子冲片“绿色无人车间”、叶片“黑灯产线”、汽轮机总装等一批数字化车间已成为“智能制造”亮丽名片;中国宝武打造的以“黑灯工厂”“大规模集控中心”“设备远程运维”为代表的新型应用场景,实现了新一代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钢铁业深度融合发展,全球首套智慧高炉运行平台建成投运,开启数字高炉新时代。
中央企业将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助力催生更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
对此,余丰慧表示,首先,央企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其次,央企将进一步深化与民企的合作,共同打造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形成协同效应;再次,央企有望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更大进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改造传统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最后,央企还将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作出表率,引领制造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央企在未来制造业中举足轻重,能够在创新驱动、智能制造、产业链整合、国际市场开拓、绿色发展、社会责任、数字化转型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国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孙飞对本报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责任编辑:时尚)
-
摘要:9月1日,国铁集团发布数据显示,7月1日至8月31日暑运期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8.87亿人次,同比增长6.7%,日均发送旅客1431.2万人次,创暑运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详细]
-
摘要:8月份,受市场需求不足及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同比均下降。 文/张智8月份,受市场需求不足及部 ...[详细]
-
摘要:其中,城市上涨0.4%,农村上涨0.6%;食品价格上涨3.3%,非食品价格下降0.2%;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价格上涨0.2%。1—9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3%。 ...[详细]
-
央国企密集出手,中国建筑跟进最高12亿元增持,央国企市值管理预期渐强
摘要:增持回购行为增强投资者信心,显示管理层对公司未来乐观态度,助力股价稳定。同时,优化资本结构,提升每股收益,减少外部融资需求,增强公司财务稳健性,提升整体价值。预计未来央国企增持回购活跃度将进一步 ...[详细] -
大丰收!今年粮食产量预计首次突破1.4万亿斤,单产提升对增产贡献超七成
摘要: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今年预计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 ...[详细] -
摘要:作为中央企业一员,这些物流“国家队”以解决行业痛点为发力点,用硬核装备推动物流行业结构性增效。 华夏时报www.chinat ...[详细]
-
首次以人民币结算!中国船舶旗下沪东中华再添6艘大型集装箱船订单
摘要:业内人士指出,此次百艘大型、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的承接,不仅是对沪东中华技术实力和市场认可度的有力证明,更是对中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诠释。 ...[详细] -
单日运力投放创历史新高!10月7日全国铁路计划开行旅客列车超1.3万列 |快讯
摘要:10月7日,国铁集团发布数据显示,全国铁路迎来返程客流高峰,预计发送旅客1986万人次,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3103列,其中加开1705列,单日运力投放创历史新高。 ...[详细] -
摘要:中国电科密集增持A股,一方面可以增强其作为央企在军工电子和网络安全领域的市场影响力,巩固其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其旗下上市公司的股价和市值,进而促进其整体业绩的提升。 ...[详细]
-
摘要:9月19日,国铁集团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近30亿人次,同比增长14.5%,创历史同期新高。 文/张智 ...[详细]